紅軍烈士陵園坐落在市內鳳凰山周歲麓的小龍山上,整個陵園坐北朝南,前監湘江河,后靠蔥蘢翠綠的鳳凰山,與當年紅軍鏖戰的紅花崗,老鴨山遙遙相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遵義人民不忘長征途中在這里犧牲的紅軍將士,在當年戰場遺址找到了77位紅軍烈士墳墓,1953年,市政府確定在小龍山上修建紅軍烈士公墓,將烈士遺骸陸續集中遷至山上,同時把早已遠近聞名的“紅軍墳”,從桑木椏也移到小龍山。從此,遵義人民習慣把小龍山稱為“紅軍山”。經過40年來的維修整理,現已建成頗具規模的紅軍烈士陵園。
走進陵園大門,沿石階而上,在陵園項端的平臺上,首先映入的眼簾的是一座座氣勢雄偉磅礴,造型設計新穎別致的紅軍烈士紀念碑。碑的正面,是1984年11月2日鄧小平同志題寫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陰刻貼金。整個碑高30米,下寬6米見方,預寬2米見方。碑的頂端,是5米高的鐮刀錘子標志,該標志表層是氮化鈦合金片呈魚鱗狀結構,在陽光照射下熠熠閃光。碑的外圍是一個直徑20米,高2。7米,離地面2米的大圓環;賀環外壁上鑲嵌著28顆閃光的星,象征著中國共產黨經過28年艱苦奮斗,取得了全國政權。
這一勝利是千千萬萬烈士鮮血換來的,他們雖死猶榮,他們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圓環內壁是4組漢白玉石浮雕,內容是“強渡烏江”、“遵義人民迎紅軍”、“婁山關大捷”、“四渡赤水”。大圓環還由4個5米高的紅軍頭像托著,頭像用紫色花崗巖石雕鑿而成,東南側為老紅軍形象,西南側是一個青年紅軍形象,東北側是赤衛隊員形象,西北側是女紅軍形象,寓意著紅軍威震四方。
開放時間
8:00—19:00
地址
貴州省遵義市內鳳凰山周歲麓的小龍山上
貴州素有“吃在遵義”之說,遵義的風味食品更是風味獨特,真真正正十分誘人。遵義的名菜有醋羊肉和罐罐雞等,歷史悠久,口味獨特。
遵義的風味小吃更是令人垂涎。遵義黃糕粑有100多年歷史,采用上等糯米、黃豆、白糧制成,顏色金黃,或燒、或炸、或烤、或蒸,營養豐富,甜味適中,叫人饞言欲滴。遵義雞蛋糕為手工制作,色澤金黃。小巧玲瓏、松軟滋潤、香甜可口,1984年被國家輕工部評為優質食品,至今有150余年歷史。此外還有羊肉粉、豆花面、豌豆糯米飯等等。這些小吃即使拿到貴陽買,也要打上遵義的牌子才暢銷。
而國酒產地仁懷市,也有許多名菜小吃等著你去嘗。
醋羊肉
清朝光緒年間。中國駐日本公使黎庶昌宴請日本國上層知名人士。席間,黎庶昌特命廚師制作的一道家鄉菜——遵義新舟的醋羊肉,使得赴宴的日本客人贊不絕口。醋羊肉是一味冬令佳肴,以燙皮全羊連內臟一起下鍋烹制,即俗稱“全鍋湯”者為最佳。也可用三、四斤不拘任何部位的小塊羊肉和少許雜碎烹制。烹制時,一般先把麻糖(即麥芽糖)和去籽煮爛并剁細的紅辣椒調制成“黃醬”,再把煮到緊縮變硬的羊肉連同雜碎,切成一寸厚、一寸半長的塊塊,放入黃醬中炒透,然后,把羊肉湯全部倒入,加適量酒、醋、醬油及鹽。文火炯至羊肉酥爛即可。這道菜,色如桃脂,肉酥湯釅。上席時,撒上花椒、胡椒、姜、蔥、完美等佐料。其味微甜帶酸,兼有輕微辣味,既保持了羊肉特有的鮮味,又沒有羊肉的膻味。如今遵義新舟一帶,但凡酒宴,以至家庭餉客,都有醋羊肉上席;到遵義出差或旅游的,也無不以一嘗醋羊肉美味為樂事。
罐罐雞
罐罐雞起源于清代末年,因用筆筒形瓦罐盛雞蒸制而得名。罐罐雞的選料、用料、制作工藝很講究,風味別具一格,頗受四方賓客的贊揚。成為遵義地區的名菜肴,也是宴請客人席中常用的座湯菜。罐罐雞可根據招待不同對象,配以不同的原料。一般只需在砍勻的雞塊中,配入水發墨魚、柏松的姜塊、白胡椒、蔥節及食鹽少許,然后裝入罐內,上籠用猛火蒸幾小時即可。若高級筵席用,還需加鰱魚、蓮米,名貴藥材“三七”、“天麻”等,不僅雞肉把嫩,湯清味鮮,營養豐富,還有祛瘀血、止痛、治頭暈病等功能,是高級的滋補品。在席上,每人一份,吃法講究,很衛生。如用來作小吃的配湯,則又是一番風味。
遵義豆花面
遵義豆花面據說起源于清代光緒年間,開初是素面,是一行善人家專為來湘山寺燒香拜佛的人開的,因而取利微薄,怎樣才味美,不少人為此獻計獻方,到民國年間,已經發展成為正宗的遵義豆花面,生意興隆。豆花面配料,吃法特殊。面條是上等面加適量土堿,用手工反復揉拉,做成薄而透的寬面條,下鍋后煮熟不軟不硬,以豆漿為湯,上蓋嫩豆花,另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有講究,有素、葷兩種,素椒配有五種保密的佐料,葷椒還配有瘦肉丁、雞肉丁、花生米、豆腐皮、金鉤等,其味鮮美,將豆花與面挑入辣椒碟中吃。
遵義是川黔交通咽喉,黔北交通樞紐,交通便利。145公里長的貴遵高速公路,10分鐘一班高密度的高速巴士把貴州省內貴陽和遵義這兩大城市緊緊相連。210國道和326國道在此十字相交。川黔鐵路更把遵義與重慶、成都、昆明、上海、廣州、北海等城市一線相連。
出租車
白天,7時至22時,起步里程為2.5公里,起步價7元,公里里程價1.60元/公里,每500米計0.80元;
夜間,22時至次日7時,起步里程為2.5公里,起步價9元,公里里程價1.80元/公里,每500米計0.90元。
遵義地區人杰地靈,物產豐富。主要的特產有:名酒、名茶、名煙、絲綢等,此外,遵義辣椒深得愛食辣椒的貴州人的喜愛,遵義貢米歷史悠久,香甜可口。
酒鄉名酒
茅臺酒
茅臺酒到中國名酒之首,有“玉液之冠”、“酒中之王”的美稱,它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以其醬香突出,香而不艷,幽雅細膩,酒體醇厚、回味悠長、空杯留香等特點享譽世界,被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酒”,是中國白酒工業的一顆璀燦明珠,也是世界酒文之瑰寶。“風來隔壁千家醉,雨后開瓶十里香”即是對雍榮體貴、威儀天下的國酒茅臺的生動寫照。
不過如今市場上假冒的茅臺酒很多,游客需要學會鑒別真假茅臺,才能品嘗到真正的國酒。
董酒
董酒是國家八大名酒之一,是白酒五大香型中唯一“其它類型”的代表,其酒色清澈透明,溴之花香幽雅,入中醇和濃郁,飲后甘爽味長。“酯香、醇香、藥香”是構成董酒香型的幾個重要方面。據說,董灑還有預防癌癥之功效,董酒廠數千名職工數中無一人得過癌癥。董酒有名廣告詞:懂天事莫如董酒!
董酒廠座落在遵義市北郊距市區7.5公里的董公寺,是一座小型佛教寺廟,初建于明朝萬歷年間,名“龍山寺”,后改名為“西樂庵”。乾隆六年重修,易名為“董公寺”。隨道路兩旁的街道,以寺名為地名,也叫“董公寺”,沿用至今。董公寺一帶的釀酒歷史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蒸餾酒至少可追溯到清光緒初年。至清末,這里的釀酒業已具有一定規模,小曲酒作坊處處可見,而以釀造世家程氏作坊所釀小曲酒最為出色。程氏后人程明坤釀造出別具一格的“董公寺窖酒”。他收集民間有關釀酒、制曲配方加以改進,最后形成制小曲的“百草單”,制大曲的“產香單”,以芳香類藥群為主,補氣、補血、滋陰類藥群為輔。四十年代初經人提議,將“董公寺窖酒”保留頭尾二字,定名為“董酒”。
解放前夕,因種種原因,程氏小作坊關閉,董酒在市場上絕跡了。1957年,當地政府在原程氏小作坊基礎上修灶建窖,恢復生產,一次成功。次年,酒樣送上級鑒定,國務院總理辦公室批示:“色、香、味均佳,建議當地政府予以恢復發展。”為保護這一傳統名產,1983年國家將董酒工藝、配方列為科學技術保密項目“機密”級,1996年國家保密局又重申這一項目為國家機密,嚴禁對外作泄密性宣傳。
湄窖酒
湄窖,產于貴州湄潭酒廠。湄潭縣城山明水秀,土地肥沃,陽光充足,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地寶天華,素有“小花溪”之稱,為貴州高原有名的魚米之鄉。清澈晶瑩的湄江河從湄潭酒廠內緩緩流過,彎環如眉,波光粼粼。朝有旭日初照,紫氣東來,暮有斜陽余輝,漁舟晚唱。
湄潭是有名的美酒之鄉,釀酒歷史悠久。據康熙《湄潭縣志》所載:“湄人善釀,好酒酬賓。”仙人張三豐酒醉江邊的故事廣為流傳。故湄潭為美酒之鄉早已聞名于世。中國湄窖系列產品,以優質高粱、小麥為原料,采用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新技術,混蒸混燒、續糟發酵,經蒸餾、貯存、勾兌精制而成。具有清澈透明,芳香濃郁,醇厚綿甜,回味悠長等特點。被中外專家評為酒中珍品。自1983年以來,先后被評為省優、部優、國優產品;1988年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并在同年萊比錫秋季國際博覽會上獨占熬頭,榮獲唯一的一塊白酒金牌;1992年再次榮獲首屆美國國際名酒博覽會金獎;1993年首家榮獲全國白酒行業質量體系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證書。
鴨溪窖酒
鴨溪窖酒產于貴州省遵義縣的鴨溪鎮,因地得名。該酒生產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今日鴨溪窖酒始于20年代的賴氏作坊,因以雷泉之水作引釀制,名日雷泉酒,曾名噪黔北,載入方志。抗日戰爭勝利以后,由何氏經營,易名為榮華酒,因經營不善而很快倒閉。解放后,1955年始得恢復生產,1963年被評為貴州名酒,一直沿襲了大小曲的傳統工藝生產了約50年。1973年引人濃香型酒工藝后,年年蟬聯貴州歷屆名酒之稱號。鴨溪窖酒以高梁作原料,小麥制曲,屬濃香型白酒,酒精含量55%。風格特點是:酒色透明,窖香濃郁,甘冽醇厚,尾凈余長。
其它名酒
遵義是名副其實的名酒之鄉,有省部級名優酒數百個,各種名優酒如銀落九天,群星燦爛。習酒系列、珍酒系列、懷酒系列、酒中酒系列、小糊涂酒仙酒系列、長壽長樂系列、的確神酒系列、王胎補酒系列等都是其中的皎皎者。
遵義茶葉
遵義地處云貴高原向川湘過渡的東斜坡地段,氣候非常適宜茶葉生長,常年種植20余萬畝。遵義毛峰為貴州四大名茶之一;湄潭湄江茶、紅碎茶、遵義縣的五珍茶都是茶中佳品。